還沒開始治療產後憂鬱症之前,我好容易憤世嫉俗。
小時候主要照顧我的媽媽,雖然心軟、善良,但太善感,又無法正常紓壓,「抱怨」就成了她的情緒出口。耳濡目染的我,曾經也有這樣的習慣,但因為實在討厭這樣的自己了,於是利用青春期當中一兩年的時間調整過來。
然而,產後憂鬱症之後,我又成為那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了。
光說不做無法解決問題。
抱怨不只無法改變令人不喜歡的現狀,也不會讓心情變好,反倒讓自己被烏雲籠罩著。
前幾天重新聽了中島美嘉的〈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〉,裡面有句歌詞讓我很有共鳴:「腦中滿溢著關於死亡的念頭,一定是因為對於活著太過認真了。」(備註:歌詞是網路找的翻譯)
這或許就是治療產後憂鬱症前的我吧。
對於眼前的狀況無法好好思考、規劃解決方案,對周遭的人事物難以放心,不知不覺把每件事扛在自己肩上,認為是自己的責任。
愈來愈多,愈來愈多。多的不只是事情,倍數成長的是情緒。雞生蛋、蛋生雞,到最後不知道是產後憂鬱症導致無法思考,還是太多情緒而讓人無法思考。
然後,我就垮了。
治療產後憂鬱症後,我漸漸可以卸下身上莫名其妙的武裝,不再滿身是刺,傷人又傷己。我又是那個,能理性思考解決方法、不輕易抱怨,卻也不失感性感知世界的人。
我重新感受到自己的溫柔與柔軟,卻也害怕重新拾起的這份溫柔和柔軟禁不住傷害。
剛出社會的頭幾年,領悟到一個人在經歷社會化後仍能保持溫柔的不易。
後來認為,人最好的狀態,是剛柔並濟。
不強硬,也不軟弱,一切拿捏地剛剛好。
中庸之道說來簡單,卻是我這輩子持之以恆提醒自己的課題。
文末和大家分享,讓我感受到溫柔的歌〈愛情的模樣〉,是田馥甄和五月天合唱的版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