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我是古靈精怪的二寶媽「怪媽」,分享職業媽媽育兒的自在生活!

淺談產後憂鬱5:產後憂鬱症治療第10-17週,自覺讓我重新掌握自己和生活

治療產後憂鬱症數個月後,我覺得最棒的收穫就是「重拾自覺」。

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,是開心、難過還是無力;我能像從前一樣,好好接受事物的刺激,並能夠思考自己的想法是什麼;我重新擁有對於自己和生活的掌握度,不讓一次情緒崩潰,像強颱過境,把所有人事物弄地面目全非。

當然,產後憂鬱症治療期間多少還是會有發病,令人全身無力,卻找不出原因的時候,不可能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進步向上的狀態。

產後憂鬱症治療期間難免的發病時刻

治療產後憂鬱症的第 10 -13 週,有時內心滿躁動的。

不少曾經養成的習慣漸漸瓦解,只有帶大寶出去放電有每天執行。甚至有一兩天,產後憂鬱症發病——整個人突然沉悶下來,毫無理由。明明沒有令人崩潰的事情發生,但我就是開心不起來。開心不起來又和不開心不同,那是種沉悶和無力感。

到了第 14 – 17 週時,鬱悶也曾在晚飯時刻突然襲來。上一秒還在咬著飯,下一秒發病後飯卻不那麼香了。回頭看,自己還是摸不著頭緒。不過,這就是產後憂鬱症發病。

幸好,其餘時間我都像個沒有罹患產後憂鬱症的人,而且像從前的我一樣,依舊笑點低,依舊對未來有很多期待和規劃,並且努力執行著。

對於偶有的發病,回診時,醫生也給了個讓人安心的答案——只要狀態不是長時間持續,治療期間多多少少會有的正常狀況。

持續治療讓產後憂鬱症和生活都好轉

除了病況好轉,我在其他方面發現了自己更多的進步——

1. 有效處理衝突

治療產後憂鬱症之前以及治療產後憂鬱症的初期,我的情緒狀態非常暴躁,而且容易有無法冷靜、偏執、自以為整個人很 OK 的情況。

一旦爭吵,都是世界大戰等級的毀滅性,明明出發點是要保護自己,或想逃離現場、斷開痛苦,最後卻讓參與爭吵的人兩敗俱傷,甚至讓其他家人操心。

治療產後憂鬱症兩個月後,我面對衝突時開始能夠「暫停」。暫停自己裝滿炸藥的嘴,暫停無限擴張自己的悲憤。一旦自己暫停,也能讓對方暫停下來,因為吵不起來。

數個小時後,雙方情緒平穩許多,我再盡可能用溫和的語氣提出當初不開心的原因,以及希望對方此刻怎麼做、來和好。

這樣的轉變,讓生活更平靜順遂,如我所願。

2. 認知身而為人的有限性

治療產後憂鬱症的第 10 -13 週我很躁動,有部份是因為太高估自己的能耐。

怎麼說呢?

我一度以為只要努力就有辦法每天帶大寶出門、看課程和寫文章,但人的時間真的只有一天 24 小時而已,且帶孩子一天後的體力也差不多消磨殆盡,根本沒辦法做太多耗腦力的事情。當對於自己的規劃和執行出現出入,忍不住對自己焦躁起來。

直到我想起幾年前當志工時遇到的神父,他曾分享「人的有限性」,我們不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到,我們不可能事事完美每當想起這概念,我才不再那麼苛責自己與釋懷。重要的是,想做的事情充滿毅力地一直做下去就可以了!

3. 能為自己的生活重新取得平靜

前述提到有陣子我的情緒浮躁,但當時我並沒有那麼正視這個問題,落入一個「自己沒做好以致心情焦躁」的迴圈。起初我也不太知道如何調適這樣的狀態,只是讓自己的不舒服持續著。

然而,每個人適合的生活模式不同,但自己的個性卻不一定總是能順利搭配上適合的生活模式,這時就很需要仰賴「自覺」和「調整」了。

為了不要讓自己無意義地焦躁下去,我又開始試著看書。很幸運的是,這確實是我能找回平靜的方式。當我再度鑽牛角尖,我也提醒自己不要自顧自地縮在角落,而是試著做其他事情。

我的產後憂鬱症療程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我很感謝自己在親友的支持下開始治療了,但多少也有點感慨,原來心理生病遠遠比感冒還要花更多心力和時間復原而我最在意的,始終是療程結束後我是否能靠自己的力量繼續維持現在良好的狀態。

產後憂鬱是非常常見的事,希望媽媽們不要忽視了自己的心理需要,也希望媽媽們知道,如果你們內心真的生病了,在你們狀態稍微好一點點點時,費著最後幾絲力氣向外求助

現在一定很孤立無援,但希望你們看到活生生的例子(怪媽我)後,能知道有個媽媽和你們是一樣的。

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、很努力了,辛苦了。

處理中…
訂閱成功!快去收專屬於你的歡迎信吧😊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