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我是古靈精怪的二寶媽「怪媽」,分享職業媽媽育兒的自在生活!

產後憂鬱症心情日記 0916:我愛你,但你沒有義務要回應我的期待

你喜歡獨處嗎?

或許是身為獨生女從小培養的特質,我很習慣獨處。

小時候是不喜歡一個人,但沒有兄弟姊妹,無法選擇之下只能獨處,直到中班、開始上學後才改變。後來,有了自己的好友,但我同時也能享受一個人的自在。

所以,我會一個人吃飯,一個人看電影,一個人旅行(國內、國外都有)。

最終,成了和人群相處時很開心、活潑,和自己獨處時也感到自在的兩棲類動物。

當然,成為媽媽後,這樣的獨處時光顯得非常稀有而難得可貴。

身為媽媽,除了享受陪伴孩子們的成長,最珍惜的就是寶寶們入睡的時光,那可能是我們僅存的一點獨處時刻。

儘管平常被叫「媽媽」、被寶寶喜歡和依賴而感到窩心,但獨處當下,我終於只是我自己,終於可以停下來,終於有機會想想跟自己有關的事。

由於前陣子全家確診的關係,以現行 7+7 政策,我們有七天必須全體隔離關在家裡養病。慶幸的是大家都漸漸好起來了,只是對於平常靠外出散心來抒發情緒的我來說,關在家真的對產後憂鬱症沒什麼幫助,難免有突如襲來的鬱悶。

原本我都自我管理的滿好,即便產後憂鬱症發病,也能自我調適。依據身心科醫生先前分享的論點,也認為偶爾的發病與調適沒什麼問題。

直到今天,產後憂鬱症發作的狀況波及到家人。

我自認為不好的發病狀況,就是和他人爭執的內容發散,不是解決問題,只是單純吵架。

而今天就是如此。

原先,我想靠外宿放鬆來調節自己的心情。然而,實際上我也很難真的做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舉動。

幸好,和家人吵架到一個段落,便因為要出門健身而暫停,而我也在運動後漸漸恢復為正常狀態。

身心狀況恢復正常後,除了確認自己的內心緊繃程度一度到了極限外,就是反思今天的發病狀況為什麼不好了。

我認為有很大一部份源自於「我對他人的期待」

如大家所知,我們更容易對親近的人生氣,是因為我們對於對方的期待值愈高。親近使然,不知不覺地預設對方「應該要能如何如何」,而這些「如何」,正是滿足內心期待的事。

然而,這樣的期待合理嗎?

我們當然能對於他人有所期待,只是需要練習拿掉「親近他人理應回應我的期待」的預設立場

當爭論過程中雙方漸失理性,這樣的期待很容易帶來偏離主題的無意義爭論。

那我們到底要不要對親近他人抱有期待呢?

於我而言,我一定還是「會」。只是,我決定練習將更多的期待放在「自己」身上當責任在我身上時,我要求的主軸就是自己,而不是無辜的旁人。當我愈能切割自己的情緒界限,才更能和愛人們好好相處著。

認知到這件事,只是改善現況的第一步。能不能執行,又,能不能持之以恆地執行,就有賴自我監督了!

處理中…
訂閱成功!快去收專屬於你的歡迎信吧😊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