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兒童眼科就醫經驗,分享寶寶意外的處理步驟!

小孩受傷、出狀況的當下,家長一定都是焦心又自責。

我自認為顧小孩的方式偏謹慎,特別是大寶太陽 1 歲前,我的雙眼幾乎黏在他身上,孩子跑到哪我看到哪。不過隨著孩子月齡愈來愈大,以及開始治療產後憂鬱症後、心態不再那麼緊繃,只要孩子待在安全的空間裡玩,我不再那麼一板一眼。甚至有時會邊瞄孩子、邊做自己的事。

然而,沒有全神貫注時,意外就容易找上門來。

面對孩子意外的最好處理就是先自我冷靜

八月初某個午後我在洗碗,大寶在我身後開櫃子。小孩開櫃子對我來說其實沒什麼,因為已把孩子不能開的櫃子都黏上安全鎖了,總有些地方需要孩子學習探索,而大部份的櫃子他也開習慣了,動作很熟練。

正是因為這份習以為常,讓我掉以輕心了。

我邊洗碗的同時瞄了幾眼太陽,殊不知背後突然傳來一陣暴哭聲⋯⋯

照片來源:unsplash。哭哭圖示意,畢竟小孩哭起來都長差不多(大誤🤣

太陽是天性大膽、不輕易哭的孩子,甚至出門走路跌倒都不會哭的那種。

突然哭那麼大聲,我腦中直覺閃過「出事了」,回頭一看發現他的右眼流著眼淚,且手時不時地揉著右眼。我嚴重懷疑他開櫃子時,門邊戳到自己的眼睛⋯⋯

由於我以前有被早餐店的漢堡包裝紙戳到眼睛、角膜些微破損的經驗,後來還包紮單眼一晚暫時變獨眼龍,因此我對於這場意外非常敏感。腦中馬上出現一萬個「萬一⋯⋯怎麼辦⋯⋯」的句型。

事發當下的焦慮完全止不住,但我試圖要自己放慢呼吸、冷靜下來觀察太陽的狀況到底如何。只是事發當下的不適,還是真的嚴重到眼睛不斷流淚,可能損及視力?

我一度怕自己過度緊張,但左思右想,當天若無法確定太陽的視力沒事,我接下來真的沒辦法維持平常心照顧他。釐清自己的思緒後,還是決定立馬帶太陽看醫生。

兒童眼科看診經驗分享

可是該看哪一科呢?

眼科、小兒科,好像都可以看。

然而,我怕一般眼科醫生不熟寶寶眼睛構造,小兒科醫生不一定每個都專精在眼科治療上。總體來說,我擔心誤診的發生。

上網迅速爬文後才知道原來有些醫院設有「兒童眼科」的專門門診,我馬上網路掛號後就請家人載我們直奔馬偕醫院。

掛號兒童眼科

怪媽我有點搞烏龍。由於我們從來沒讓大寶在馬偕看診過,所以網路掛號其實沒有成功,要從頭建檔寶寶資料再掛號。

馬偕醫院即便是平日也人山人海,這形容完全不誇張。

在人潮擁擠的醫院一打一帶孩子看醫生內心還是有點忐忑。太陽對於這個陌生環境充滿好奇,東抓西抓,而我要避免他影響別人、又不能讓他情緒爆炸、也不能讓他手髒髒的放嘴巴,並且同時完成病人資料表填寫。

幸好一切都算滿順利的!想看診也沒撲空,順利掛號兒童眼科門診。

照片來源:unsplash。看診時確實有用到右邊這台儀器。

看診前的驗光

通常大人看眼科前,都會先由驗光師協助用儀器檢測視力狀況。寶寶看診兒童眼科前同樣需要這道程序。

大寶被我抱在腿上,下巴順利托在儀器上,可是沒多久就開始掙扎。

驗光師見狀便喊停!因為寶寶一旦開始哭泣流淚,驗光檢查就無法進行、也無法精確測量。

只能說兒童眼科不愧是兒童眼科!寶寶無法用一般儀器檢測視力狀況,那就改用寶寶專用的儀器!

驗光師把診間的燈全部關黑後,拿出一個外型很像老式攝影機的儀器,儀器邊發著光邊傳出鳥叫聲,成功吸引大寶的目光和注意力。看診前的視力檢查因此順利又和平無聲地結束了。

兒童眼科醫生看診過程

驗光結束後,由兒童眼科醫生看診。檢查角膜的方式和大人差不多,就是醫生會觸診眼皮,照光進一步確認角膜是否完整。所幸,太陽沒事。

見到兒童眼科醫生,媽媽我就像獲得告解一樣⋯⋯不只拿出櫃子的照片和醫生確認戳到眼睛真的不會有事嗎?還反覆再三地問說是不是兩隻眼睛都沒事,怕醫生病人爆多、漏看一隻眼睛(事後想想真是大不敬,到底哪個醫生會漏看啦!但媽媽我真的慌張到想多次確認才安心)。

「媽媽~若角膜真的戳到受傷的話,小孩的眼睛會痛到睜不開喔!

兒童眼科醫生不只分享可供家長初步判別小孩是否受傷的觀察,也很耐心、溫柔地在小孩子反抗之下完成看診,甚至願意回覆家長緊張兮兮地提問。

我真的很佩服醫生!

寶寶意外處理步驟與家長心態調適

總結這次經驗,怪媽我認為在應對孩子意外發生時有以下 4 個步驟:

1. 檢查傷勢

先檢查孩子有沒有外傷,以及確認孩子當下的反應

反應不只是哭泣,包含肢體動作,例如:有無揉眼睛,或特定搓揉某個部位,那可能就是孩子身體不適的反應。

若孩子已會講話溝通,可以引導式提問,例如:「是手痛嗎?還是肚子痛?」,能更快速掌握孩子的狀況。

2. 蒐集資訊

確認孩子怎麼受傷的,例如:撞到什麼物品,或從哪裡摔落

此外,可以拍攝事發現場,提供醫生了解,這方式會比口頭敘述更能讓醫生快速了解當時狀況。

3. 持續觀察

若孩子沒有明顯外傷,但仍舊擔心可能有未被發現的傷勢,可以持續觀察孩子,基礎觀察要點包含:

  • 食慾是否正常
  • 活動力是否正常
  • 是否有昏沉無力狀況
  • 是否會無故哭鬧(可和平時的頻率相比較)
  • 是否一直摸特定部位(如眼睛)

4. 就醫及選擇看診科別

若確定要帶小孩就醫,大部份病症都可以掛號「兒科」看診

倘若特定部位需要更精細儀器檢查,而這儀器可能是兒科所沒有的,如眼科,可再上網查詢,或直接致電醫院服務台詢問建議掛號的科別。

當然,如果是非常緊急、不可等待的狀況,請務必直接送急診喔!

總結寶寶意外處理 3 字口訣

除了意外處理的流程步驟,我認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「大人需要盡可能保持冷靜,因為:

  1. 自己先保持冷靜,才有辦法正確觀察和判斷孩子的狀況,才能決定採取什麼處理方式
  2. 大人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,若自己焦躁不安、孩子也焦躁不安,而自己的焦躁不安會被弄地更煩躁。大人先冷靜下來,能避免和孩子之間負面情緒互相影響的循環

另外,若是緊急狀況,個人不建議線上問診媽媽社團或媽媽群組的媽媽們。雖然媽媽們都很樂於提供建議與想法,但畢竟這些媽媽們不是醫生,也沒有直接看到孩子、無法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。因此,家長們若不放心的話建議直接就醫,才不會延誤就醫的黃金時間,自己也會更放心喔!

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更多爸爸媽媽們!

也可以訂閱怪奇二寶媽的電子報,會發送文章更新通知喔~

此文授權《嬰兒與母親》轉載於此連結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怪奇二寶媽

歡迎關注我的社群平台,能更即時的接收到資訊和分享喔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