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我是古靈精怪的二寶媽「怪媽」,分享職業媽媽育兒的自在生活!

淺談產後憂鬱2:治療產後憂鬱症的第一步,是讓自己好起來的決心和就醫

心理疾病最可怕的,莫過於自己身陷其中而不自覺。

產後憂鬱症也是。

上一篇看似說得振振有詞,實際上我有長達一年左右的時間患病而不自知,還常常自以為冷靜。

若不是和老公吵架頻率提高,吵架內容愈來愈一發不可收拾,直到老公小心翼翼提起我有產後憂鬱症的可能,不然我是不會踏入診間的。

挑選治療產後憂鬱症的身心科診所

歷經一番不願面對、自我掙扎,到終於願意面對事實,我開始搜尋網路評價不錯的身心科診所。

相信不少人對於身心科感到陌生,即便曾尋求過心理諮商的我,也是。

由於自認為可能只是有產後憂鬱情緒,而不一定是產後憂鬱症的病況,於是我篩選身心科診所的標準主要是三個準則:

  1. 診所同時有身心科醫師和心理諮商服務
  2. 口碑評價好(參照 Google Map 評分、評論)
  3. 交通便利,離家近更好

由於篩選標準滿明確,最終搜尋到小有規模、有幾間分院的身心科診所。

不只Google地圖有上百則幾乎全是五星好評的評論,評論內容也不是充數,對於醫生的專業讚譽有加,甚至有醫護背景的病友也評論稱讚。此外,還有個滿加分的地方。照片裡的診間環境不若原先對身心科診所想像的冰冷、令人不自在,而是暖色調及木質裝潢,讓人對於就醫又少了點抗拒心理。最後,進一步瀏覽官網,了解更多院方資訊、醫生專業及背景和收費價目後,就決定掛號就醫了。

選好就醫診所後,第二步驟就是要找對醫生。雖然這間診所的官網做的不錯,有條列出各醫生的專長,不過對於初次就診身心科的我來說,還是不確定產後憂鬱症應該掛號哪個醫生的門診。後來決定直接打電話問櫃檯,請院方建議。

我直截了當地提說有產後憂鬱症的就診需求,且希望是女醫生幫忙看診。櫃檯服務人員,很快地就建議我一位吳姓女醫生,她有個一歲多的孩子,同樣有育兒經驗,讓我放心不少。

第一次就醫身心科門診及醫生評估產後憂鬱症治療療程

就醫身心科多少有點不安,畢竟了解不深,有想像的模糊空間,就難免有不一定正確的刻板印象。因此,第一次到診間的我滿挺緊張的,全身僵硬,忍不住觀察其他病人來分散一下緊繃的心情。

即便是星期五下午,仍有許多病人候診。來就醫的病人多半是青壯年人,有些人還忙著打筆電、進行手邊工作。大家看起來就是一般在路上會遇到的人,若不是此刻大家都在身心科診所候診,根本不會多想或意會到彼此的內心都需要協助。

由於候診的人真的不少,大約候診一小時後輪到我看診。

我跟醫生大略交代從2020年至今的生活變化(淺談產後憂鬱1有詳細說明),以及認為生孩子是情緒的轉捩點,提升了夫妻之間爭吵的次數。

醫生有相同育兒經驗,不時表示我真的很辛苦、同理我當時的處境,讓我在診間不會有那麽無助的感受。

雖然醫生知道我推測自己是產後憂鬱症,但為了避免誤診,醫生還是多問了些生活狀況、和情緒感知的問題,來排除我不是躁鬱症或是思覺失調症。

最終確定我是產後憂鬱症,且程度算輕微後,醫生預估療程為期半年至9個月,幫我開了兩種藥:

  • 離憂 Leeyo:每天睡前服用。前3天服用半顆,若沒出現副作用,則接下來一天服用1顆。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,可能影響食慾,因人而異。
  • 永康緒 Mocalm:情緒低落時即可吃,服用後約15到30分鐘後起藥效,若要再服用則需間隔4小時,一天最多服藥2次。此藥和離憂 Leeyo 藥性不衝突,服用離憂 Leeyo 前後可服用。常見的副作用為昏沉想睡。

處方藥離憂 Leeyo 主要是增加腦中血清素至正常值。

由於藥效不是立竿見影,血清素需花時間累積,通常服用3週後才會有較明顯的成效,例如情緒變得開朗。若療程結束,停藥也不是說斷就斷,讓大腦習慣正常量的血清素後,循序漸進、逐步減少藥量,讓大腦能自行生成正常量的血清素,才不會有停藥後還依賴著藥物的戒斷症狀。

每個人生理狀況不同,身體能接受的藥性不一定相同。因此,第一次就診時,醫生先開一週的藥,看我的身體是否能接受離憂 Leeyo 的藥性、是否有嚴重副作用。

所幸,服藥滿順利的,幾乎沒有感受到噁心嘔吐的症狀。不過確實如醫生所說,即便服藥一週,心情並沒有太多好轉變化。

服藥一週回診後,醫生確認了用藥狀況還不錯,決定讓我再服藥兩週後再回診,而後再次回診,經評估拉長至三週回診一次。

調整生活習慣,雙管齊下對抗產後憂鬱症

育嬰留停期間,我時常感到疲累。不只是睡不飽、睡不沉等睡眠習慣改變,擔心家庭收入、缺乏成就感的心力交瘁,再加上兩胎都在寶寶滿月前後分別遇到Covid-19疫情大爆發,幾乎不敢出門的焦慮,讓產後憂鬱的情緒無法消散,反而更加陰鬱,成為病症。

為了讓藥效發揮到最大,也希望療程結束後仍能擁有好心情,除了產後憂鬱症用藥,我也重新安排及調整了生活習慣:

  1. 改成每天1:30前睡覺,不要每天熬到半夜四五點,隔天精神不濟
  2. 每天看一堂約15分鐘的線上課程
  3. 每天花數十分鐘寫文章
  4. 提高出門頻率,最少一週一次

讓自己的生活重心不只有小孩,還有能讓自己小有成就感、梳理心情的寫作,看課程、享受學習的快樂,還有,讓自己的生活圈不再小到只有家裡的活動範圍。

為期至少半年的產後憂鬱症療程,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。除了療程用藥,我始終在意的,是當療程結束後,是否還是個健康快樂的人。畢竟,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,而孩子會根據你活得樣子認定人生的模樣。

下一篇,我將分享服用產後憂鬱症藥物的改變。

若你覺得這系列文章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其他媽媽朋友們,也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推出的提醒喔!🔔

延伸閱讀「淺談產後憂鬱」系列文章:

淺談產後憂鬱1:成為二寶媽後,我得了產後憂鬱症

淺談產後憂鬱3:服用產後憂鬱症藥物離憂6週的轉變

淺談產後憂鬱4:產後憂鬱症治療第7-9週,健身成為另一個好的開始

淺談產後憂鬱5:產後憂鬱症治療第10-17週,自覺讓我重新掌握自己和生活

處理中…
訂閱成功!快去收專屬於你的歡迎信吧😊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